第一百四十八章 丧家之犬吕布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胁荀如果不为自己所用,当心族人家小。

    荀虽然被曹操赞誉为王佐之才,可面对吕布这个虎狼之士,正所谓是秀才遇到兵,有理说不清,自得屈从在兖州幕府,被吕布任命为帐下功曹。

    “袁术不过图有虚名之辈,敢觊觎我州郡,亦不过是认为明公初安兖州,不敢与之力争,吾料明公一旦出兵,袁术必然退却。”陈群也忙附和道,对于吕布他也是无甚好感,但迫于无奈,如今也成为了吕布的从事。

    “嗯,二位所言不无道理,可万一徐州韩烈出兵,我岂不是腹背受敌?”吕布也不是真愚蠢昏聩之人,荀和陈群劝他亲自带兵,他虽然意动,但却不得不考虑兖州安危。

    “明公勿忧,韩烈新败曹操,虽然取胜,但也是惨胜,不说他没这么快恢复实力,就算恢复实力,他首先要做的事情,不是出兵兖州,与明公一争长短,而是收复徐州各郡县,接管剥夺陶谦的势力,从他怂恿袁术出兵豫州,就可见他不过是害怕袁术出兵讨伐他,而使其无法全身心捋顺徐州之事。可叹袁术匹夫,竟然不知韩烈计谋,而放弃进取徐州的最好机会,而攻伐豫州,吾料定韩烈一旦平定徐州之事,下一步必然是进取江淮,可笑袁术不但错过了打击对手的最好机会,反而给自己挖了自绝的坟墓。”面对吕布迟疑,荀长身而起,慨然陈词,把韩烈、袁术、与吕布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。

    “文若不愧为高士也,不知文若可愿出任军师一职,随我参赞军务?”吕布动容邀请道。

    “明公此言差矣,若论军务之事,公台胜我十倍,吾岂能与之相比,更何况公台早就是明公任命的军师人选,如今临阵换将,实在不利军心,再说吾一介书生,经不起车马劳顿,留守安置百姓,为明公调配军用,方乃吾之所长也。”荀忙躬身请辞道。

    而一旁的陈宫,心头一松之余,原本还想反对出兵的他,这会也识趣的闭嘴了。虽然他隐隐感觉荀和陈群等一干曹操老臣,近来活跃的有些过分,但因为没有抓到什么把柄,而吕布明显对荀的重视还要超过自己,以至于陈宫也不敢多言。

    先前吕布帐下的心腹大将高顺,就因为吕布(欺)辱了曹操妻妾,而与张邈一同反对,导致吕布大怒,直接把高顺贬去了沛国担任国尉去了,而张辽也不过是给高顺说了几句情,也被吕布踢去了鲁国担任国相,至于用户吕布入主东郡的张邈,更是被吕布剥夺了所有兵权,直接软禁了起来。

    对于喜怒无常的吕布,陈宫现在也是看来了,这个人喜欢阿谀,而不纳忠言,如果自己没有真凭实据指责荀等人的话,结果定然会更惨。

    “好,就依文若所言。”吕布欣然点头道:“传令三军,后日出发,兵发沛国,吾要与袁术一决雌雄。”

    吕布统率帐下众将,起兵两万,任命陈宫为军师,侯成、曹性为先锋,魏续为东郡太守负责留守。

    就在吕布率部出了兖州不久,陈群就秘密拜访了被软禁的张邈,谁也不知道二人说了什么,然而二人密谈的三日之后,张邈凭借着在兖州崇高的威望,登高一呼,拥戴了年仅十八岁的曹操长子曹昂继任东郡太守,在荀、陈群、曹安民等曹家宗族子弟的附庸下,一举杀进了郡守府,把吕布委任的东郡太守魏续给斩杀。

    曹昂虽然年少,但却因为好学为人谦恭,加上家传所学,骑马射箭无一不精,已然隐隐有几分曹操年轻的风采。

    杀了魏续,取得东郡之后,曹昂第一件事情就举荐张邈出任兖州刺史,表示自己甘愿服从之意,曹昂的这番表态,更是为他赢得了兖州上下军民之心,也让张邈一脸愧疚,竟然以长辈身份,伏地流泪道:“承蒙公子不弃,吾焉敢再谋高位,从今往后,吾定当誓死追随公子左右,如有丝毫不敬,愿五马分尸而死。”

    张邈虽然能力算不得多强,但这个人年轻时就由侠义之名,在洛阳游历时就与曹操、袁绍等世家高门弟子关系莫逆,如今在兖州又经营多年,人望之高,甚至高过曹操,这也是他举旗反曹时,兖州上下无不从之的原因。

    曹昂的冒头,又得张邈的拥戴,加上荀、陈群等为谋,很快就把昔日曹操所部人马聚拢了起来,一举控制了兖州大权,并截断了吕布大军的粮草。

    而此时刚刚抵达沛国境内的吕布,根本还没来得及打通进入沛国城的通道,就被兖州失守的消息给惊呆了,愤怒之下的他,当即就吼道:“立即回兵,某要斩了曹昂张邈两个逆贼。”

    吕布当初没有杀曹昂和曹安民等曹家子弟,一来是他睡了曹操的三个妻妾,二来也是张邈等人的劝告,所以才把这些人关在牢里,却不想引来如此大祸,如今自是追悔莫及。

    兖州易主的消息,让吕布帐下的两万原本就是兖州的子弟兵,军心一下子就扰乱了起来,而袁术这个时候,却偏偏派出大将张勋,趁夜发动了偷袭。

    毫无防备的吕布,又因为军心涣散,结果两万大军一遭丧尽,吕布仅仅带着百余骑,在众将的护卫下与陈宫连夜奔逃颍川而来,结果到了颍川,豫州刺史郭贡不但没有收留他们,反而大骂其乃乱臣贼子,还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