☆、 〔十一〕(1/2)
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文清和沫儿在门口等着,每人拿一个大的狗汪汪草,不住撩拨小花猫的鼻子,引得小花猫伸着前爪去抓。小猫抓沫儿,文清便去撩它,等它回头抓文清了,沫儿又去撩它,结果一个也没抓到。沫儿还和小花猫商量:“猫咪,能不能把你中午吃的鸡腿分给我一半?或者一口也行。”文清则在旁边嘿嘿笑着点头,也不知他是替小猫点头同意沫儿的话,还是附和沫儿向小猫请求。二人正玩得起劲,见婉娘一脸凝重地走了出来。文清站起来道:“怎么样?”
婉娘道:“去龚老先生的义塾。”
沫儿和文清并不知道婉娘来这个小院做什么,看婉娘不像以前那样满面笑容,便觉得有些不安。文清赶车,沫儿抱了小猫,朝城外驶去。
过了上东门,沫儿突然听到后面有笑声。回头一看,婉娘拿着块飞钱银牌,对着光线轻笑不止。文清抽个空儿回头看了一眼,见婉娘多云转晴了,也轻松了出了口气。
婉娘道:“沫儿,把我的小花猫给我。”
沫儿抱紧:“谁说是你的?明明是我捡来的。”
婉娘道:“你捡的就是你的了?这附近有一家刘家驴肉汤,我们去尝下如何?”
沫儿一听有好吃的,顿时双眼放光,拍手道:“好啊好啊,我要多加二十文的肉。”小花猫趁机哧溜窜到婉娘身边,趴在她的膝上。
※※※
有人以为驴肉一定是粗糙不堪的,而实际上驴肉肉质细嫩,远非牛羊肉可比。民间有“天上龙肉,地上驴肉”的谚语,来形容驴肉之美。
今日不是赶集日,上东门前的集市只稀稀拉拉地摆着几个卖瓜菜的摊点。刘家驴肉汤就在上东门集市的不远处,三间茅屋作为厨房,前面用干树枝简单搭了一个大棚,下面摆着一溜儿矮桌矮凳,地上地下站满了人。虽然简陋,但味道鲜,分量足,价格便宜,三文钱便可以吃个肚皮溜圆,成为这附近最红火的早餐摊点。
婉娘三人找到两个小凳,沫儿便找了块干净的扁平石头搬过来,一起围着桌子坐下。没等多久,就到了他们三个的了。汤先端了过来,色白似乳,味道浓郁,香气扑鼻,再加入卖家精心自制的红油秦椒,令人胃口大开。婉娘又点了一个“驴白血”,由驴血加工炮制,形状似脑非脑,似蛋非蛋,白而细嫩,色香味俱佳,喂给小花猫吃。文清和沫儿唯恐吃不到,筷子纷飞,一会儿就把一盘驴白血吃了个精光。婉娘紧抢慢抢,从他们俩的筷子底下抢出来四五块。所幸小花猫吃得少,也够它吃了。两人又一连要了三份饼,把一大碗汤喝了个底儿朝天。
婉娘可不像他们俩,吃得极其斯文。沫儿吃饱了没事干,便又开始挑刺:“喝汤嘛,就要抱着个大碗,喝得满头大汗才痛快,像你这样一小口一小口地抿,有什么趣味?”
对面坐了个穿青色半旧葛袍的书生,本来也喝得十分斯文,听了沫儿这样说,不好意思地抬头看了一眼,朝婉娘和沫儿笑了笑。
等婉娘慢条斯理地吃好了,三人才心满意足去了龚老先生的义塾。
婉娘仰脸看看门口那个阴翳蔽日的大槐树,莞尔笑道:“槐兄,让你背恶名了。”
文清奇道:“什么槐兄?什么恶名?”
婉娘简短道:“这次捐助,假借了槐兄之名。”沫儿仰头仔细看了看大槐树。树叶已经落了大半,并无异样之处,只是一棵老树而已。
龚老先生还是一身半旧长袍,正领着小童读书。见婉娘等在外等着,又读了一刻工夫,道:“休息半炷香!”众小童群涌而出,在堂前屋后奔跑嬉闹。
龚老先生走出来拱手笑道:“婉娘,多谢多谢。”
婉娘回礼道:“这个可不敢当,出力的是许郝两家公子。”说着拿出飞钱银牌来,双手捧着递给龚老先生,“这是郝家公子捐助的银两,委托婉娘送来。”
龚老先生吃了一惊,道:“婉娘不知,前些日,不知谁送了大量的银钱,只放了一封信,说是捐助我办学,加上你先前送来的一百两,足足有一千一百两。老朽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呢。哪里用得了这么多?便是将我这个义塾拆了重建也花不完。”当下推辞不收。
婉娘皱眉道:“老先生,你这可是让我为难了。我只是受委托交付银两的,估计先前偷偷送来的一千两也是郝公子的,您要真觉得感谢,不如在义塾前竖个功德碑,将许郝二位公子的名字刻上,如何?”
龚老先生见婉娘十分坚决,知推辞不掉,只好收了,道:“也请婉娘转告两位公子,老朽一定不乱花乱用。除了功德碑,老朽还将召集大刘庄村民具表上奏洛阳府尹,提请表彰两位公子的善心。”
婉娘道:“龚老先生高风亮节,实在令人敬佩。银两就交于龚老先生了,一切由老先生定夺。婉娘告辞。”
事情既已完结,婉娘心情舒畅,抱着小花猫儿不住发笑。文清赞道:“原来这两位公子是好人哪。拿出这么多银两帮助龚老先生。”
沫儿疑惑地看了看正喜滋滋逗弄小猫的婉娘,道:“真奇怪。他们怎么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