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:叶将军归来与朱元璋天子守国门,雁门守军竟然集体真相了!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觉!   在他们看来,这就是错觉!   但他们却愿意一直把这错觉当成真,最起码也要当真到战事结束!   “将军威武!”   “将军威武!!”   “将军威武!!!”   骑行于叶青两旁斜后方的朱元璋和毛镶,看着两边站得笔直的将士,看着正在城墙之上面对他们的将士,听着这让山间鸟惊,也让溪水震荡的声音。   声音真的不尖锐刺耳,但却足以让耳膜打鼓,足以直刺心灵。   这样的场景他们经历过无数次,但也只是经历了三次!   之所以经历了无数次,是因为毕生参战无数,每每开战之前就都有这样的场景。   但这种从眼神到声音,都足以表达对主将的绝对认可的阵势,算上这一次,真就只经历了三次。   第一次,是他‘朱大帅’领兵的统一江南之战!   第二次,是‘征虏大将军’徐达领兵的北进中原,驱逐胡虏之战!   第三次,就是这雁门防守战了!   只是他们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,这个从未有过任何战绩的文官,怎么就能让将士们发自内心的绝对认可了?   难道就是因为叶青让他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,还装备更好吗?   想到这里,朱元璋也是微微皱起了眉头。   按理说,这个从未有过战绩的文官总指挥防守战,已经成为了不可改变的定局,他见此情景应该高兴才是。   原因无他,   虽然经验堪忧,但却好在将士一心!   可这种发自内心的绝对认可,却让他更加堪忧!   如果此战大胜,他叶青还不得成为这一方将士心中的神?   如此一来,只要他叶青对应天的龙椅有想法,这些将士可就是一往无前的先锋大军了!   总之就是一句话,他希望将士们在这个时候能听他叶青的,但绝对不希望将士们发自内心的绝对认可他叶青!   想到这里,他又在内心深处打开为叶青准备的‘记仇账本’,并快速记上一笔‘叶青得军心太过头,甚是堪忧’!   也就在此刻,   叶青在雁门关中门城门楼下,一下子勒停了战马。   他调转马头,也是右手攥拳轻抵于胸甲之前,中气十足的喊道:“明军威武!”   下一瞬,   ‘明军威武’四个字,也是响彻关隘。   朱元璋也因为这四个字,对刚记下的这一笔账,抹消了一大半,但也仅仅只是抹消了一大半而已!   片刻之后,三人已经来到了城门楼三楼廊道之上。   此刻夕阳快要彻底西下,天边也只剩下血染红霞!   那血色红霞之下,叶青三人站在城门楼三楼的廊道上,遥望着对面那隐约可见的白色帐篷群。   青青草原上白茫茫的一片,在血色红霞之下,可以说是非常的显眼。   但由于距离的原因,叶青三人只是看得见,却看不清!   看着眼前的一幕,叶青并没有太大的感触,只是觉得很熟悉,一遍又一遍重复的那种熟悉。   他三世为将,与北方游牧交手太多,实在是熟悉得跟工业流水线没太大的区别。   都说战场瞬息万变,但在他的眼里,却是战场瞬息万变的同时,又非常的循规蹈矩。   譬如,他完全可以肯定,对面的白色帐篷群,今晚一定到处着火!   而此刻,   站在叶青左边的朱元璋,却是感慨良多。   不错,   在叶青等人的看来,他只是和皇帝说得上话的郭老爷,但他却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本人。   “咱还是第一次亲自来雁门关作战呢!”   说到这里,那种‘天子守国门’的滔天战意,直接就在心里迸发了。   “亲自?”   叶青看向面前郭老爷,似有疑惑的问道。   朱元璋忙解释道:“如果咱不受伤,咱就可以追随征虏大将军,参加第一次北伐了。”   “只可惜......”   说到这里,朱元璋还一副‘实乃平生憾事’的样子。   叶青听到这里,这才似有所悟的点了点头,因为他明白了这‘亲自’二字的意思。   也就在此刻,   叶青又从面前郭老爷的身上,看到了他对战场的向往,一个单纯的老兵对战场的向往。   也正因如此,他这个实际上最老的老兵,突然就想到了一个问题。   “郭老爷,不,郭将军!”   “你恨我吗?”   叶青看着面前郭老爷,说严肃也严肃,说随意也随意。   朱元璋面对这个问题,却是只有严肃没有随意。   其实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叶青,要说不恨吧,有的时候还真就是恨不得把他就地千刀万剐!   可要说恨吧,有时候又恨不得把他叶青直接打包带回朝廷去!   可如果就此时此刻来说的话,还真就不恨!   朱元璋严肃道:“不恨!”   叶青只是淡笑着点了点头道:“我强行拉你的壮丁,让你置身于危险之中,你不怕?”   朱元璋不仅嘴角淡笑,还眼神之中尽是自信之色:“不怕,就算咱没了,咱的儿子也能顶起家里这片天,咱的家业垮不了。”   “只要有咱家老大在,他的娘不会被人欺负,那些个掌柜的也欺负不了他这个家主。”   “至于咱,与其死在病榻之上,还真就不如死在马背之上!”   叶青看得出来,面前郭老爷说的是实话。   尤其是那句‘死在病榻之上,不如死在马背之上’,真就是一个老兵该说的心里话。   最起码,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之下,他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大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