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 我带你去打仗(1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天色蒙蒙亮,依稀可见远处连绵的帐篷上空升起的阵阵黑烟。苏晏站在山头,手持从皇宫库藏中顺出来的、仅存的一个单筒窥筩,凑在眼前仔细眺望。
  火是在黎明前最深浓的夜色中烧起来的,伴随着营帐间惊慌失措的叫嚷声,在寂静的山坳间传出很远。
  看那些营帐的制式,应该是瓦剌的军队,深入大铭地界百余里,像是要绕开宣大防线,奔着太原军镇去。
  苏晏一直尾随后军,并不清楚在敌营纵火而不被察觉,究竟是怎么办到的。但他知道,豫王一定使了什么计谋。
  ——这个猜测在战后得到了验证。
  他见到了久违的故人——曾经的陕西行太仆寺卿严城雪。
  因为卷入毒杀阿勒坦的案子,严城雪明面上被景隆帝斩首,是苏晏用一招李代桃僵留下性命,送去了大铭秘密部队“夜不收”。如今斯人改头换面,成为夜不收的总旗——楼夜雪。
  事实证明,苏晏向朱贺霖建议将夜不收也一并交给豫王打理,是个极为明智的决策。
  数日前,豫王就让楼夜雪、霍惇带着几名夜不收的精锐,乔装成逃难的百姓,被瓦剌骑兵抓进营地里,负责干脏苦累活。到了今日深夜,瓦剌人入睡后,他们悄悄纵火点燃帐篷与随军粮草,制造混乱,给了靖北军可乘之机。
  当然,故人重逢这是后话了。
  目前苏晏站在后方山头观战,见火势凶猛、营地惊乱,靖北军趁机对瓦剌营地发起了正面强攻。
  靖北军骑兵制服以乌黑为底色,故而又称“玄甲”,此刻万骑奔驰,如同一支巨大的漆黑锋矢,直直插向起火的瓦剌营地。
  领军的豫王身穿玄色精铁山纹甲,唯独一缕盔缨与身后披风色作雪白,手持长槊,凛然若神,所骑黑骐亦高大神俊不似凡马,一骑当先冲在这支锋矢的最前方。
  在冲进营地的瞬间,他将槊尖一划,削断了立在营门旁的神树旗帜。这一划,仿佛蛟龙张口时利齿闪过的一道冷光,连带身后的整支队伍,也似腾转的龙身般活了过来,空气中隐隐有风雷咆哮。
  马蹄踏在猝不及防的瓦剌士兵身上,利刃割裂皮肉筋骨,鲜血飞溅,惨叫声直刺云霄。
  史书上的战争宏大却缈远,可当它以最真切与残酷的姿态铺陈在眼前,那种将一切生命碾压成泥的力量,足以令人心神震颤。苏晏屏息而视,一只手紧握窥筩,另一只手无意识地抓住了荆红追的胳膊。
  荆红追以掌心覆在他的手背上,温声道:“大人别紧张,目前局势之利完全倒向我方。”
  苏晏将开口时,才发现自己声带绷得有些发涩,努力放松后说:“我不担心豫王。眼下靖北军占了先机,正是一鼓作气的时候。只是……敌方若能在猝然惊乱后迅速反应,之后未必还能有这么一边倒的局面。”
  荆红追眼力过人,此刻运真气于双目,无需窥筩,也能看清营地中的战况。闻言点头道:“大人猜测的对,你看瓦剌人已经反应过来,正在整合兵马,举动之间训练有素,不知将领是谁?”
  苏晏想起豫王临走前说,要去提阿勒坦的脑袋,所袭击的这支瓦剌军队该不会真是由阿勒坦亲率吧?
  他还没来得及告诉豫王自己对将来国之外交的设想呢!
  但事已至此,战争的绞肉机开始运转后,任谁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将它止住。
  他只能继续观战。发现瓦剌方面顶着靖北军的强攻,很快就收拢整合了余部,并将部队分为多股,交替掩护撤退。
  “敌一鼓作气,我避其锋芒,这个瓦剌主将有些门道。”苏晏怀着复杂的心情低喃,“毕竟‘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’。”
  “大人觉得他们避开之后会甘心退走吗?”
  “换作是我……不会。”
  果然,瓦剌军队交替撤退了大约二十里,就在一条河边停住了,与靖北军前锋遥相对峙,似乎想杀个回马枪。
  荆红追艺高人胆大,带着苏晏骑马一路紧跟,甚至超越了后军,在战圈边缘找了个制高点,继续观战。
  只见靖北军的数万人马也分为了三个军阵:刀骑兵、火枪兵与骑射手。
  三拨军阵在主将的指挥下,弓箭、火器与铁骑相互配合着冲锋,以大型军鼓不同的敲击节奏为变阵节点,波浪般来回冲刷。战场上弹丸呼啸,箭矢齐发,喊杀声震天。
  苏晏睁大了眼睛,忽然抓住荆红追的手叫起来:“我记起来了,这是南宋名将吴玠所创的‘叠阵法’!根据武器射程远近不同,各部交替出击,如海浪层层套叠,不给敌方喘息的机会……不,这是在‘叠阵法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,用火器来弥补我大铭骑射不如北漠的短处。”
  北漠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,天生骑射,弓马娴熟,可谓全民皆骑兵,而且还是一支来去迅疾、进退自如,机动性极强的骑兵大军。
  大铭对抗北漠的办法从来都是以守为主,沿着边境修建长城,构筑军镇,每个军镇下辖几十上百个边堡,星罗棋布地遍布在各个关隘。可惜这种“连点成线”的防御策略,在抵御北漠骑兵时并未起到很好的效果。
  因为对方实在是太灵活了,不等大铭边防卫所出兵拦阻,就从边堡与边堡之间的空隙里快速切入中原腹地,如游刃入牛身。待到大军集结完毕准备开打,他们也劫掠得差不多了,骑兵队转头就跑,谁也追不上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