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二章 返祖现象(2/3)
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轴心时代’开始,就从未有过进步。“每次遇到巨大的灾难后,都是希望从‘轴心时代’汲取力量,缝缝补补继续走下去。”
可是,现在不一样了,三体人的出现,逼迫着人类的智慧要具有一定的进步。
不然以人类固有的认知,根本没办法解决这场危机。
就像是十六手里的石头,人们认为它是没有生命的,可是人类却没有见过这块石头从形成到散落到这里的过程。
没有生命的结论只是对它现在的观察结果,于是所有人都认为石头没有生命。
可是在人类具备生命的概念之前呢?人类对生命的概念对么?
现在的人类需要跳出自古以来的智慧,要有更高的视野。
姜宇也明白过来,三十六原来是在给人类智慧的进步找出路。
三十六起身,对着山口处做了个请的手势:“请吧。”
姜宇笑道:“要不我介绍你去少林寺或者五台山吧,跟你谈话比跟禅宗的禅师谈话还费劲。”
他随即却又叹了口气:“哎,怪我们技不如人啊!时刻在别人的注视下,只能用这种方式谈话了。”
三十六只是微笑,却没有说什么。
姜宇朝他挥了挥手,驾车离开。
从后视镜里,姜宇看到夜幕下的三十六单薄又孤独。
这趟蒙古之行,虽然就跟三十六聊了十几分钟,但没有让姜宇失望,这个世上还有很多人,正在给人类寻找出路。
回到北京,休息了半天,就到周一了。
姜宇早早地来到季首长的办公室,让他意外的是,办公室里只有季首长,没有看到常伟思。
季首长笑道:“来的这么早?”
说着话他又打开了录音笔,然后指了指办公室的门,示意姜宇把门锁上。
姜宇一愣,这不是个小型会议?是单独跟自己的谈话?
锁上门,姜宇坐在季首长的对面。
季首长道:“星防部决定,推荐你执行面壁计划,成为一名面壁者。”
上架感言
转眼的功夫,本书就要上架了,首先感谢大家陪作者君一路走来,后面的路还要请大家跟作者君一起前行。
在这里要先求个首订,大家也知道首订成绩对一本书来说挺重要的。
当然,为了答谢大家的首订,明天会有四更,后天和大后天的其他写作任务,作者君也都推了,会有三更。
大家能喜欢这本书,说明大家是喜欢看科幻的书友,科幻小说的超然,是其他类型小说很难比拟的。
可惜中国的科幻事业一直有些萎靡不振,作者君早就想吐槽一下国内的科幻市场了。
国内有三本还算是知名的科幻杂志,作者君都给他们投过稿,对他们还算是比较了解。
《科幻世界》可以说是鼻祖级的科幻杂志了,上学的时候省吃俭用也要买一本看,可惜从大概15年左右,给人的感觉一期不如一期。
作者君要批评该杂志,不能为了图省劲,就侧重于发表那么几个作者的小说。
诚然,这些老作者的确有好作品,但他们也同样有些很差的作品,就是那种读了之后,感觉像是吃了变质的食物一样难受的作品。
另一个是几年才出品的《银河边缘》,主编就是原《科幻世界》的副主编。
这本杂志对科幻作者来说很坑人,他们声称另辟蹊径,要中篇科幻小说的稿件。
三年前作者君看到征稿函后,就兴致冲冲地写了一篇投过去了,没过稿,修改之后准备投到别处,才猛然想到别家都不要这个篇幅的小说。
当时我就( ̄_ ̄)
后来买了两本看了一下,这杂志原来是跟美国的一家科幻杂志合作,大部分都是翻译了国外的作品刊登。
那两三篇国内稿子的作者看上去挺眼熟,再去翻翻《科幻世界》,好家伙原来还是那些人。
虽然国内科幻界的圈儿不大,但“科幻世界”颇有点“独占山头”的感觉。
不要说他们在“冷湖奖”做出的贡献,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买“冷湖奖”的获奖作品合集。
作者君是买来研究过的,说实话很失望,跟他们的杂志一样,有两成看着很不错,有八成有种吃了不好的东西的感觉。
真的是参加比赛的稿件不够好么?有人晒出过他们参加“冷湖奖”的作品,但是只到了复审。
不只作者君一个人认为,有很多作品的想象力明显比那些三等奖要强不少。
当然比起一二等奖还是差了点,实话实说大部分一二等奖的作品还是很有水平的,只不过三等奖,以及以下的奖项给的有点迷。
第三本就是《科幻立方》了,作者君到更愿意把他称作是“漫威发言人”,前半部分的议论文章,基本上都是在说漫威之类的东西。
后面几篇小说,好的的确事叫人拍案称绝,但照理八成的小说看完后会让人呵呵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