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6章 通往泰山行宫(2/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为,可以向扬州三大船商征调船只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不是战争时期,直接征调,会不会让他们不满?”武承嗣皱眉道。

    王方翼解释道:“这些年来因为海盗影响,海上贸易减少了很多,船商的生意也受到影响。如果我们能帮他们剿灭海盗,对他们也有好处,相信他们不会拒绝。”

    武承嗣凝思半晌,道:“若是不征调的话,直接购买,需要多少钱?”

    王方翼露出思索表情,似乎正在计算。

    一旁的齐鸣忍不住道:“殿下,朝廷向水军都督府的拨款每年都在减少,公库中的钱只怕连一艘海鹘船也买不起。”

    武承嗣伸手一抬,示意他不要说话。

    这时,王方翼思索完毕,说道:“大概需要四千贯钱。”

    武承嗣道:“李郎将,我没记错的话,咱们从火凤社哪里缴获的财物清点后,是三千贯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是的,不过殿下,这笔钱咱们直接拿去买船的话,会不会不合适?”

    武承嗣望着远处赤着双脚忙碌的士兵,摇了摇头,道:“没什么不合适的,我记得朝中有规定,水军出海剿贼时,缴获的财物可以直接冲入公库。”

    李多祚点了点头,这正是朝廷对水军拨款很少的缘故。

    “我们当初攻打长夜岛时,调的是台州折冲府士兵,折冲府归都督府管理,也就是说,缴获的财物理应归都督府所有。”

    李多祚再无疑虑,拱手道:“您说的对,这笔钱都督府用来置船再合适不过了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剩下的一千贯钱。”武承嗣转头看向王方翼,道:“你告诉那些船商,就说剿灭海盗后,等缴获到财物,再将剩下的钱给他们。”

    王方翼点头应是。

    “再说说走舸的事吧,我刚才之所以说取消走舸,是因为朝廷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武器,只要研究成功,将极大的提高我军海战能力。”

    “这种武器很大,走舸上无法列装,这就是我将走舸移出主力战船的原因。”

    听到武承嗣提到新型武器,王方翼和李多祚立刻想到神火坊中的火药。

    齐鸣虽然身在扬州,但一直关注着朝中大事,尤其是辽东之战。

    那一战中,武承嗣用新式武器“火药”炸开高丽人城墙,后来又一手建立神火坊,他自然也有所耳闻。

    因此他很快相信了武承嗣的话,对他提到的新式武器充满了期待。

    这时,武承嗣忽然道:“对了,问你们一个事,三大船商中是不是有一家姓骆?”

    齐鸣点头道:“是的,骆家最擅长造龙船,全国最大的龙船便是他们家造的,而且听说今年的封禅大典,也会由他们家的龙船将祭品运送到泰山。”

    听到封禅二字,武承嗣心中没来由的一惊。

    他提起骆家,是因为忽然想起高君会救下芦苇时,曾提过有名骆家女子向他申诉冤情,那女子就是船商之家。

    当时武承嗣诸事缠身,没有细想,如今听到骆家竟然也与封禅扯上关系,不由让他警惕起来。

    尤其绑架骆家女子的是火凤社。

    “殿下,怎么了?”王方翼问。

    “听说骆家家主被下了狱,有这事吗?”武承嗣沉声道。

    王方翼和李多祚皆不知情,不过齐鸣却是知道的,点头道:“确有此事,几日前他已经被放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了,我知道了,你们去忙你们的吧。”武承嗣挥了挥手,返回都督府书房。

    在书房内来回踱了一阵,武承嗣忽然想到了很多事。

    记得袁书同说过,当初徐元举被陷害时,就是因为严家向官府献了笔钱,希望打击海盗。

    结果徐元举用这笔钱去找骆家买船时,被人诬陷,说他买船用的钱是韩王捐给刺史府用来修路的钱。

    严明德也站出来矢口否认,说没有给官府捐献过钱。

    这件事中也出现一个骆家,也是造船的。

    毫无疑问,这个骆家就是那女子所在的骆家,难怪她说自家父亲是被陷害。

    这件事中,徐元举和骆家家主都是受害人!

    那火凤社为什么要抓骆家女呢?

    越王陷害骆家又是什么原因?是因为对付徐元举时,无意间连累此人?还是有意为之,为了达成什么目的?

    武承嗣隐隐有种感觉,这些事都和火凤社修造的那座石碑有关。

    他脑海中出现一条线,线的源头便是石碑,由石碑牵出三百石匠,由石匠牵出张构。

    张构父亲也是被越王绑架,而且他父亲和徐元举、将作大监杨务廉是同门师兄弟。

    那么张构这个点和徐元举连上了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越王对付徐元举,不仅仅因为他是武氏的人,也不仅仅是为了拉拢他,很可能是为了别的事。

    如今徐元举又和骆家连上了,似乎这件事骆家也牵涉其中。

    最近几天,越王和韩王都显得很低调,任由武承嗣一步步掌控扬州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