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侯府亲戚众多 广宁侯府家大业大,可不……(1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    道理是如此,但曾淑却有另外的想法。

    她弹去上面的灰尘,随手拿起一本翻开,“我就是随便看看,不会翻她们的旧账的,把人都扳倒了谁还做事呢?”

    “就是这个月的账册我有几处地方不解,要再看看往年的对比一二,做到心中有数罢了。而且我也想看看往年秋冬时候,府里是怎么个章程。这些东西老夫人那边是不会对我们说的,我们也只有看看往年的账册才能知晓,到时候好早做安排,免得被糊弄了去。”

    见她知道分寸,郭嬷嬷便不再阻止。

    因为她之前也只管着侯爷这一处院子,对整个府里的情况了解得并不多,毕竟上头还有老夫人在呢,她们这些人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。

    曾淑一本一本地翻看起来,大厨房和茶房的账册被她单独拿开,让晴雁几个按着年份排列,重新整理。

    而她自己则在剩下的里头,重点抽了秋冬这一册的查看,想要看看往年中秋、重阳、冬至、腊月这几个大节府里会做些什么,和曾家有什么不同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秋天是一年里各处产业向主家进上收成的时候,曾淑也要重点看看,免得过阵子接见人的时候在那些人精面前露了怯。

    毕竟广宁侯府家大业大,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的。

    这处太/祖赐下,寸土寸金的五进祖宅就不必说了,除了这里之外,广宁侯府在京城、京郊、边城、西北甚至是南边临海处都有产业。

    其余的如庄子、山地、田亩、铺面等等更是繁多繁星,就连镖局和船帮都有两个,还有其他不定时的赏赐、缴获、孝敬等。

    不过这些大部分都不归内院管。

    曾淑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些惊讶,因为和曾家由祖母管着全家不同,这些个产业是外院,也就是历任侯爷的心腹亲自掌管的。

    而内院则靠每年从外院拨银子过活,虽有些许历任主母留下的产业,但大头还是得靠外院。

    候府内主子四五个,下人六七百,每月要花去六七千两,若是遇上冬夏两季那就更多些,一年约莫是十万两银。但曾淑看完了历年的账册,觉得很多花费其实是毫无必要的。

    就曾淑来看,这广宁侯府管得并不好。

    也许是因为之前两位侯夫人都出身王府、国公府等权贵府邸目下无尘的缘故,她们管家依靠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下人。这些人管久了事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起来,没剩几分精神头在办差上。

    就比如夏天要用的冰吧。

    账册里写着府里冰窖里面储的冰不够用,每年都要从外头买,一年要三四千两银子。那为什么不多在京郊挖两个冰窖呢?

    炭也是同理。

    京郊庄子上烧的炭不够用,为什么不让远一些,比如南边山林多的地方多烧点送来?

    很多东西,其实完全没有在外头买的必要,而侯府之所以要从外头买,很大可能是因为每年外院拨进来的银子都用不完的缘故。自己动手要安排这安排那的,让人送来则只需要招呼一声,省事多了。

    曾淑看着账册上剩余的十二万两银子,心里头这样想着。不过这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,她记下此事以待日后,然后又拿起了另外一本翻看,偶尔还会把某个管事喊来询问一二。

    若对方是个有章法的、有才干的,她就点头记下。

    但对方如果毫无成算、口大舌空,她便皱起眉头。

    如此几次,那些大小管事们一踏入正院的门,都提起了十二分精神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看什么?”

    “看什么呢?”晴娟从后面走来,把往屋内探头探脑的一个小丫鬟推开,“鬼鬼祟祟的,可是想吃板子了?”

    “好姐姐可饶了我吧!”小丫鬟一惊,随后看到是晴娟顿时松了口气,连忙拉着她的手哀求,“我没干坏事,就是刚刚看到老夫人身边的林妈妈,没忍住想要多看几眼。”

    “林妈妈来了?”晴娟一惊,那可是老夫人身边的得意人,以前管着内院的,顿时顾不得再去责怪小丫鬟了,扔下一句“这几日屋子里忙,你们都安分些,莫要胡乱走动也莫要被人哄了去,仔细嬷嬷知道了罚人。”就匆匆进了屋子。

    屋子里,夫人和嬷嬷都没在,晴雁和侍书低头打着算盘,然后旁边的晴屏和侍墨一个小声报数,一个埋头抄写。

    晴娟走过去和晴屏坐在一块,待其报完一本才端起茶盏递了过去,小声道:“我听说林妈妈来了?”

    晴屏喝了口茶,朝里面努努嘴,“在里头呢。”

    晴娟顺着她的目光往里头看去,隔着翠玉珠帘子,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内室里头三个坐着的身影。

    那应该就是夫人、郭嬷嬷和林妈妈了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她来做什么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屋内,曾淑和林妈妈相对而坐。

    旁边端上来的茶盏还冒着热气,但谁也没喝。

    曾淑作为主人,先笑着开口道:“不知林妈妈今日所来何事?这两日忙得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